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及经营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品设计、营销宣传、客户服务等全流程客户体系股票在哪加杠杆,积极履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原标题:固态电池会是未来吗?)
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固态电池的讨论热度超过了碳酸锂价格、汽车和电池价格战等热门话题。有龙头企业定调固态电池处于实验室阶段,也有企业标识固态电池的市场化推广已经出现时间表。目前这一技术的进展如何?是否会给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百位投资实战派预见2024,中泰证券资管基金经理王路遥解答以上热点问题。
近期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召开,固态电池已经成为主角了。还有媒体称之为下一代的电池技术,可以这样认为吗?(投资者问题)
王路遥:固态电池非常有希望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
固态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跟现有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有比较明显的跨越和代差,无论是从形态、安全性、低温性能,尤其是消费者更关注的能量密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个理论上非常高的天花板。按照理论测算或实验室能拿出的样品来看,固态电池相比现在的电池,会有明显提升。
但提问的这位投资者说“展会上固态电池成为主角”,我对这个表述有异议。因为现在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固态电池都还没有实现装车,所以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次展会是大家对自己技术储备的一次展示,以及向外界传达自己技术路线规划的方向,并不代表短期可以形成成熟的技术。据我们比较长时间的跟踪和研究,固态电池在小规模量产方面仍有相当多基本原理性的问题不好解决。
技术从萌芽到导入大概可以分成三步,一是科学底层原理层面通不通,比如不能违反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先不考虑成本、良率之类,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
第二步是在工艺上,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化学反应或者在物理层面上的变化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能走通的,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实验室小规模复现,但未必能保证每一次实验室做出来的结果都一样。
到下一步就是这个材料能不能小批量生产,这就涉及到工艺上的问题。如果说工艺可以,那还涉及到大规模量产的时候能不能保证低缺陷的形式能不能复制?即,让产业工人在有一定错误冗余的情况下能够生产,与此同时还得在成本上具备初步的竞争力。比如说不能比现在锂离子电池高太多。
现在我们在前两步还是有一定的争议性,尤其是在第二步的工艺上。
小规模量产现在还没实现?
王路遥:对。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巨头,都能生产出固态电池。但单体很小,5安时、3 安时,要知道现在大的方形电池储能300安时,即使不是储能也有100多安时。与此同时还有关于快充之类的小性能,消费者只关注能量密度,其实上车需要测各种各样的指标,如果不测这些,用个几年以后你就会发现有问题。
按我们现在跟踪的行业情况,还没有现在能落地的固态电池,目前最快的应该是 2026年,2026年确实有几家车厂号称要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半固态跟全固态之间,只是名字有点像,但性质差别很大。半固态介于传统锂离子和固态之间。半固态这个定性比较模糊,是电解液的含量。目前大家所讲的半固态,其实更偏液态。
出现新一代技术的时候,现有企业的优势会被消灭吗?现有优势公司对这种新技术是跟还是不跟?会不会出现新的龙头?
王路遥 定性来说,如果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很可能会让现有企业的优势存在比较大的削弱。它跟光伏不一样,光伏确实是颠覆的情况比较多。固态电池目前来讲还是在用锂的这一套电化学体系,所以企业对于电池的理解积淀是有帮助。但有一个地方不是很理想,那就是涉及到生产工艺会有比较大幅的调整。
我们了解的固态电池真正的麻烦是成膜工艺。传统工艺是往里面注液,但如果是固态电池,必须需要让这层固态电解质跟它贴合压实。
这个过程要么是通过压,要么是通过烧,不同的固态电池的材料成型方法不一样。总归要通过一种方法把这两块材料贴合在一起,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发生明显碎裂。
所以这个过程涉及到的工艺跟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会有比较大的调整。过去工艺上的卷绕和一些小技巧就用不上了,大家重回同一起跑线,就是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成型。这个过程中技术壁垒会进一步集中在电池这块。我们现在看到,初创公司会对固态电池比较感兴趣。
现有的优秀公司对这种新技术的态度是?
王路遥:如果从自己利益这个角度来看,大家主动去牵头破坏现有技术格局的积极性是偏不足的。我们无法精确定位他们想法是偏乐观还是悲观,但总归他们会倾向于保守,如果说没有看到一个明显趋势,我们观察到的这些龙头更多是进行储备和研究,万一别人推动了这个齿轮,要么得跟得上,要么得先拔头筹,自己不能没有。
但要说让企业主动去打破技术垄断、利益格局,积极性不那么强。很有可能的情况是,龙头企业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但不会大规模扶植产业链。产业化速度与龙头的积极性或者说龙头的战略想法有关。
技术从出现到挣钱的时间周期要多长?
王路遥:它既与研发或者是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有关,也与龙头的想法有关。有些人觉得只要技术走通了、钱不是问题。但钱不是问题的前提是真正走通了。这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你不先砸钱把它跑通了,别人根本看不出这条技术路线能不能在破产之前见到曙光。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投早了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讲很有可能是灭顶之灾,再回头去讲干的事是对还是错,意义都不大。
如果说最终的利润率没有新技术那么高,弯道超车的机会还大吗?
王路遥:不是所有的企业就出发点而言都想把自己做成最终的龙头或百年公司。按我们一般做小本买卖,比如开一个餐馆,根本不会想10年以后会不会破产,只会想两年会不会回本,剩下几年都是净赚。如果技术方面有可取之处,终局有可能是被大企业给收购,或者IPO上市而成为行业二梯队公司。当然动力电池竞争比较惨烈,二梯队普遍都不赚钱,但挺多行业二梯队能赚到社会的平均回报、6个点到8个点之间也很正常,这个区间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来讲完全能够接受。
站在他们的角度,如果觉得自己具备一定的技术积淀,看好一个新技术的发生,我完全理解他们投入的动力,共同来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
新技术是否会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王路遥:这主要是对固态电池来讲,固态电池会加速正极负极的新材料导入,之前的难点主要在于原有的不支持这么激进的原材料的应用。上游做的事情主要是按照封装要求做出来。上游并不考虑用了以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所以固态电解质是个全新的东西,但正级、负级要是有能力用更激进的材料,当然可以配合研发更激进的生产。
国内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如何?
王路遥:有竞争力。电池领域真正有资格坐上牌桌的,就是中、日、韩三个国家。日韩的产业发展是跟着3C产业做配套起来的,后来日本掉队比较明显,因为日本在技术或者是规模化始终做得比较保守。后来崛起的是韩国,我们现在的新能源车企、锂离子电池龙头,前身都是在为日韩企业做代工或者说做生产。
形成技术储备以后,尽管车规级要求变得更严格,但底层是相通的,后来中国在2013-2015年做了比较大的战略抉择,给了比较大的政策支持,实现了相对日韩企业的明显反超。
最近前十名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配套企业里,中国应该至少占了三席,也可能是四席甚至更多。固态电池这部分其实也是这三个国家布局得比较早。
中国企业的特点是,龙头、二线、初创和整车厂企业都做了比较大的布局,百花齐放。
日本这边主要是丰田(提及企业仅作为案例说明,不代表投资建议,下同),松下跟丰田应该是合作关系,但从专利数上看,丰田一骑绝尘。从专利数和布局时间看,丰田应该押宝固态电池是解决现有瓶颈的未来之光。所以它在这三个国家间暂时处于领先。
韩国应该LG和SK on为主,它们也是传统龙头。
如果固态电池不出现太大的颠覆,我还是非常看好中国能继续拔得头筹。它是比较大的迭代,但没有脱离开传统。我还是相信,从以前锂离子的发展来看,产业链配套、投放,以及终端市场的拉动这几点更重要。
基金经理介绍
王路遥,中泰ESG主题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基金经理,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硕士。
8年行业研究经验,负责新能源、机械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研究,偏好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及横向比较视角挖掘投资机会。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言心股票在哪加杠杆